TiFlash 配置参数
本文介绍了与部署使用 TiFlash 相关的配置参数。
PD 调度参数
可通过 pd-ctl 调整参数。如果你使用 TiUP 部署,可以用 tiup ctl:v<CLUSTER_VERSION> pd
代替 pd-ctl -u <pd_ip:pd_port>
命令。
replica-schedule-limit
:用来控制 replica 相关 operator 的产生速度(涉及到下线、补副本的操作都与该参数有关)store-balance-rate
:用于限制每个 TiKV store 或 TiFlash store 的 Region 调度速度。注意这个参数只对新加入集群的 store 有效,如果想立刻生效请用下面的方式。- 使用
pd-ctl -u <pd_ip:pd_port> store limit <store_id> <value>
命令单独设置某个 store 的 Region 调度速度。(store_id
可通过pd-ctl -u <pd_ip:pd_port> store
命令获得)如果没有单独设置,则继承store-balance-rate
的设置。你也可以使用pd-ctl -u <pd_ip:pd_port> store limit
命令查看当前设置值。
- 使用
replication.location-labels
:用来表示 TiKV 实例的拓扑关系,其中 key 的顺序代表了不同标签的层次关系。在 TiFlash 开启的情况下需要使用pd-ctl config placement-rules
来设置默认值,详细可参考 geo-distributed-deployment-topology。
TiFlash 配置参数
配置文件 tiflash.toml
## TiFlash TCP/HTTP 等辅助服务的监听 host。建议配置成 0.0.0.0,即监听本机所有 IP 地址。
listen_host = "0.0.0.0"
## TiFlash TCP 服务的端口。TCP 服务为内部测试接口,默认使用 9000 端口。在 TiFlash v7.1.0 之前的版本中,该端口默认开启,但存在安全风险。为了提高安全性,建议对该端口进行访问控制,只允许白名单 IP 访问。从 TiFlash v7.1.0 起,可以通过注释掉该端口的配置避免安全风险。当 TiFlash 配置文件未声明该端口时,该端口也不会开启。
## 建议在任何 TiFlash 的部署中都不配置该端口。(注: 从 TiFlash v7.1.0 起,由 TiUP >= v1.12.5 或 TiDB Operator >= v1.5.0 部署的 TiFlash 默认为安全版本,即默认未开启该端口)
# tcp_port = 9000
## 数据块元信息的内存 cache 大小限制,通常不需要修改
mark_cache_size = 1073741824
## 数据块 min-max 索引的内存 cache 大小限制,通常不需要修改
minmax_index_cache_size = 1073741824
## DeltaIndex 内存 cache 大小限制,默认为 0,代表没有限制
delta_index_cache_size = 0
## TiFlash 数据的存储路径。如果有多个目录,以英文逗号分隔。
## 从 v4.0.9 版本开始,不推荐使用 path 及 path_realtime_mode 参数。推荐使用 [storage] 下的配置项代替,这样在多盘部署的场景下能更好地利用节点性能。
## 从 v5.2.0 版本开始,如果要使用配置项 storage.io_rate_limit,需要同时将 TiFlash 的数据存储路径设置为 storage.main.dir。
## 当 [storage] 配置项存在的情况下,path 和 path_realtime_mode 两个配置会被忽略。
# path = "/tidb-data/tiflash-9000"
## 或
# path = "/ssd0/tidb-data/tiflash,/ssd1/tidb-data/tiflash,/ssd2/tidb-data/tiflash"
## 默认为 false。如果设为 true,且 path 配置了多个目录,表示在第一个目录存放最新数据,在其他目录存放较旧的数据。
# path_realtime_mode = false
## TiFlash 临时文件的存放路径。默认使用 [`path` 或者 `storage.latest.dir` 的第一个目录] + "/tmp"
# tmp_path = "/tidb-data/tiflash-9000/tmp"
## 存储路径相关配置,从 v4.0.9 开始生效
[storage]
## DTFile 储存文件格式
## * format_version = 2 v6.0.0 以前版本的默认文件格式
## * format_version = 3 v6.0.0 及 v6.1.x 版本的默认文件格式,具有更完善的检验功能
## * format_version = 4 v7.3.0 及以前版本的默认文件格式,优化了写放大问题,同时减少了后台线程消耗。
## * format_version = 5 v7.4.0 及以后版本的默认文件格式(从 v7.3.0 开始引入),该格式可以合并小文件从而减少了物理文件数量。
# format_version = 5
[storage.main]
## 用于存储主要的数据,该目录列表中的数据占总数据的 90% 以上。
dir = [ "/tidb-data/tiflash-9000" ]
## 或
# dir = [ "/ssd0/tidb-data/tiflash", "/ssd1/tidb-data/tiflash" ]
## storage.main.dir 存储目录列表中每个目录的最大可用容量。
## * 在未定义配置项,或者列表中全填 0 时,会使用目录所在的硬盘容量
## * 以 byte 为单位。目前不支持如 "10GB" 的设置
## * capacity 列表的长度应当与 dir 列表长度保持一致
## 例如:
# capacity = [ 10737418240, 10737418240 ]
[storage.latest]
## 用于存储最新的数据,大约占总数据量的 10% 以内,需要较高的 IOPS。
## 默认情况该项可留空。在未配置或者为空列表的情况下,会使用 storage.main.dir 的值。
# dir = [ ]
## storage.latest.dir 存储目录列表中,每个目录的最大可用容量。
# capacity = [ 10737418240, 10737418240 ]
## [storage.io_rate_limit] 相关配置从 v5.2.0 开始引入。
[storage.io_rate_limit]
## 该配置项是 I/O 限流功能的开关,默认关闭。TiFlash 的 I/O 限流功能适用于磁盘带宽较小且磁盘带宽大小明确的云盘场景。
## I/O 限流功能限制下的读写流量总带宽,单位为 Byte,默认值为 0,即默认关闭 I/O 限流功能。
# max_bytes_per_sec = 0
## max_read_bytes_per_sec 和 max_write_bytes_per_sec 的含义和 max_bytes_per_sec 类似,分别指 I/O 限流功能限制下的读流量总带宽和写流量总带宽。
## 分别用两个配置项控制读写带宽限制,适用于一些读写带宽限制分开计算的云盘,例如 Google Cloud 上的 persistent disk。
## 当 max_bytes_per_sec 配置不为 0 时,优先使用 max_bytes_per_sec。
# max_read_bytes_per_sec = 0
# max_write_bytes_per_sec = 0
## 下面的参数用于控制不同 I/O 流量类型分配到的带宽权重,一般不需要调整。
## TiFlash 内部将 I/O 请求分成 4 种类型:前台写、后台写、前台读、后台读。
## I/O 限流初始化时,TiFlash 会根据下面的权重 (weight) 比例分配带宽。
## 以下默认配置表示每一种流量将获得 25 / (25 + 25 + 25 + 25) = 25% 的权重。
## 如果将 weight 配置为 0,则对应的 I/O 操作不会被限流。
# foreground_write_weight = 25
# background_write_weight = 25
# foreground_read_weight = 25
# background_read_weight = 25
## TiFlash 支持根据当前的 I/O 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各种 I/O 类型的限流带宽,有可能会超过设置的权重。
## auto_tune_sec 表示自动调整的执行间隔,单位为秒。设为 0 表示关闭自动调整。
# auto_tune_sec = 5
## 下面的配置只针对存算分离模式生效,详细请参考 TiFlash 存算分离架构与 S3 支持文档 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dev/tiflash-disaggregated-and-s3
# [storage.s3]
# endpoint: http://s3.{region}.amazonaws.com # S3 的 endpoint 地址
# bucket: mybucket # TiFlash 的所有数据存储在这个 bucket 中
# root: /cluster1_data # S3 bucket 中存储数据的根目录
# access_key_id: {ACCESS_KEY_ID} # 访问 S3 的 ACCESS_KEY_ID
# secret_access_key: {SECRET_ACCESS_KEY} # 访问 S3 的 SECRET_ACCESS_KEY
# [storage.remote.cache]
# dir: /data1/tiflash/cache # TiFlash Compute Node 的本地数据缓存目录
# capacity: 858993459200 # 800 GiB
[flash]
## TiFlash coprocessor 服务监听地址
service_addr = "0.0.0.0:3930"
## 从 v7.4.0 引入,在当前 Raft 状态机推进的 applied_index 和上次落盘时的 applied_index 的差值高于 compact_log_min_gap 时,
## TiFlash 将执行来自 TiKV 的 CompactLog 命令,并进行数据落盘。调大该差值可能降低 TiFlash 的落盘频率,从而减少随机写场景下的读延迟,但会增大内存开销。调小该差值可能提升 TiFlash 的落盘频率,从而缓解 TiFlash 内存压力。但无论如何,在目前阶段,TiFlash 的落盘频率不会高于 TiKV,即使设置该差值为 0。
## 建议保持默认值。
# compact_log_min_gap = 200
## 从 v5.0 引入,当 TiFlash 缓存的 Region 行数或者大小超过以下任一阈值时,TiFlash 将执行来自 TiKV 的 CompactLog 命令,并进行落盘。
## 建议保持默认值。
# compact_log_min_rows = 40960 # 40k
# compact_log_min_bytes = 33554432 # 32MB
## 下面的配置只针对存算分离模式生效,详情请参考 TiFlash 存算分离架构与 S3 支持文档 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dev/tiflash-disaggregated-and-s3
# disaggregated_mode = tiflash_write # 可选值为 tiflash_write 或者 tiflash_compute
[flash.proxy]
## proxy 监听地址,不填则默认是 127.0.0.1:20170
addr = "127.0.0.1:20170"
## 外部访问 addr 的地址,不填则默认使用 "addr" 的值
## 当集群部署在多个节点时,需要保证 `advertise-addr` 的地址可以从其他节点连接
advertise-addr = ""
## 拉取 proxy metrics 或 status 信息的监听地址,不填则默认是 127.0.0.1:20292
status-addr = "127.0.0.1:20292"
## 外部访问 status-addr 的地址,不填则默认使用 "status-addr" 的值
## 当集群部署在多个节点时,需要保证 `advertise-addr` 的地址可以从其他节点连接
advertise-status-addr = ""
## proxy 数据存储路径
data-dir = "/tidb-data/tiflash-9000/flash"
## proxy 配置文件路径
config = "/tidb-deploy/tiflash-9000/conf/tiflash-learner.toml"
## proxy log 路径
log-file = "/tidb-deploy/tiflash-9000/log/tiflash_tikv.log"
## proxy 的 log 级别 (支持 "trace"、"debug"、"info"、"warn"、"error"). 默认是 "info"
# log-level = "info"
[logger]
## log 级别(支持 "trace"、"debug"、"info"、"warn"、"error"),默认是 "info"
level = "info"
log = "/tidb-deploy/tiflash-9000/log/tiflash.log"
errorlog = "/tidb-deploy/tiflash-9000/log/tiflash_error.log"
## 单个日志文件的大小,默认是 "100M"
size = "100M"
## 最多保留日志文件个数,默认是 10
count = 10
[raft]
## PD 服务地址. 多个地址以逗号隔开
pd_addr = "10.0.1.11:2379,10.0.1.12:2379,10.0.1.13:2379"
[status]
## Prometheus 拉取 metrics 信息的端口,默认是 8234
metrics_port = 8234
[profiles]
[profiles.default]
## 存储引擎的 segment 分裂是否使用逻辑分裂。使用逻辑分裂可以减小写放大,但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硬盘空间回收不及时。默认为 false。
## 在 v6.2.0 以及后续版本,强烈建议保留默认值 `false`,不要将其修改为 `true`。具体请参考已知问题 [#5576](https://github.com/pingcap/tiflash/issues/5576)。
# dt_enable_logical_split = false
## `max_threads` 指的是执行一个 MMP Task 的内部线程并发度,默认值为 0。当值为 0 时,TiFlash 执行 MMP Task 的线程并发度为 CPU 核数。
## 该参数只有在系统变量 `tidb_max_tiflash_threads` 设置为 -1 时才会生效。
max_threads = 0
## 单次查询过程中,节点对中间数据的内存限制
## 设置为整数时,单位为 byte,比如 34359738368 表示 32 GiB 的内存限制,0 表示无限制
## 设置为 [0.0, 1.0) 之间的浮点数时,指节点总内存的比值,比如 0.8 表示总内存的 80%,0.0 表示无限制
## 默认值为 0,表示不限制
## 当查询试图申请超过限制的内存时,查询终止执行并且报错
max_memory_usage = 0
## 所有查询过程中,节点对中间数据的内存限制
## 设置为整数时,单位为 byte,比如 34359738368 表示 32 GiB 的内存限制,0 表示无限制
## 设置为 [0.0, 1.0) 之间的浮点数时,指节点总内存的比值,比如 0.8 表示总内存的 80%,0.0 表示无限制
## 默认值为 0.8,表示总内存的 80%
## 当查询试图申请超过限制的内存时,查询终止执行并且报错
max_memory_usage_for_all_queries = 0.8
## 从 v5.0 引入,表示 TiFlash Coprocessor 最多同时执行的 cop 请求数量。如果请求数量超过了该配置指定的值,多出的请求会排队等待。如果设为 0 或不设置,则使用默认值,即物理核数的两倍。
cop_pool_size = 0
## 从 v5.0 引入,表示 TiFlash Coprocessor 最多同时执行的 batch 请求数量。如果请求数量超过了该配置指定的值,多出的请求会排队等待。如果设为 0 或不设置,则使用默认值,即物理核数的两倍。
batch_cop_pool_size = 0
## 从 v6.1 引入,指定 TiFlash 执行来自 TiDB 的 ALTER TABLE ... COMPACT 请求时,能同时并行处理的请求数量。
## 如果这个值没有设置或设为了 0,则会采用默认值(1)。
manual_compact_pool_size = 1
## 从 v5.4.0 引入,表示是否启用弹性线程池,这项功能可以显著提高 TiFlash 在高并发场景的 CPU 利用率。默认为 true。
# enable_elastic_threadpool = true
## TiFlash 存储引擎的压缩算法,支持 LZ4、zstd 和 LZ4HC,大小写不敏感。默认使用 LZ4 算法。
dt_compression_method = "LZ4"
## TiFlash 存储引擎的压缩级别,默认为 1。
## 如果 dt_compression_method 设置为 LZ4,推荐将该值设为 1;
## 如果 dt_compression_method 设置为 zstd,推荐将该值设为 -1 或 1,设置为 -1 的压缩率更小,但是读性能会更好;
## 如果 dt_compression_method 设置为 LZ4HC,推荐将该值设为 9。
dt_compression_level = 1
## 从 v6.2.0 引入,表示 PageStorage 单个数据文件中有效数据的最低比例。当某个数据文件的有效数据比例低于该值时,会触发 GC 对该文件的数据进行整理。默认为 0.5。
dt_page_gc_threshold = 0.5
## 从 v7.0.0 引入,表示带 group by key 的 HashAggregation 算子在触发 spill 之前的最大可用内存,超过该阈值之后 HashAggregation 会采用 spill to disk 的方式来减小内存使用。默认值为 0,表示内存使用无限制,即不会触发 spill。
max_bytes_before_external_group_by = 0
## 从 v7.0.0 引入,表示 sort/topN 算子在触发 spill 之前的最大可用内存,超过该阈值之后 sort/TopN 会采用 spill to disk 的方式来减小内存使用。默认值为 0,表示内存使用无限制,即不会触发 spill。
max_bytes_before_external_sort = 0
## 从 v7.0.0 引入,表示带等值 join 条件的 HashJoin 算子在触发 spill 之前的最大可用内存,超过该阈值之后 HashJoin 算子会采用 spill to disk 的方式来减小内存使用。默认值为 0,表示内存使用无限制,即不会触发 spill。
max_bytes_before_external_join = 0
## 从 v7.4.0 引入,表示是否开启 TiFlash 资源管控功能。当设置为 true 时,TiFlash 会使用 Pipeline Model 执行模型。
enable_resource_control = true
## 从 v6.0.0 引入,用于 MinTSO 调度器,表示一个资源组中最多可使用的线程数量,默认值为 5000。关于 MinTSO 调度器,详见 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v8.2/tiflash-mintso-scheduler
task_scheduler_thread_soft_limit = 5000
## 从 v6.0.0 引入,用于 MinTSO 调度器,表示全局最多可使用的线程数量,默认值为 10000。关于 MinTSO 调度器,详见 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v8.2/tiflash-mintso-scheduler
task_scheduler_thread_hard_limit = 10000
## 从 v6.4.0 引入,用于 MinTSO 调度器,表示一个 TiFlash 实例中最多可同时运行的查询数量,默认值为 0,即两倍的 vCPU 数量。关于 MinTSO 调度器,详见 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v8.2/tiflash-mintso-scheduler
task_scheduler_active_set_soft_limit = 0
## 安全相关配置,从 v4.0.5 开始生效
[security]
## 从 v5.0 引入,控制是否开启日志脱敏。可选值为 true、false、marker。其中,marker 从 v8.2.0 开始支持。
## 默认值为 false,即对用户日志不做处理。
## 若设置为 true,日志中的用户数据会以 `?` 代替显示。
## 若设置为 marker,日志中的用户数据会被标记符号 `‹ ›` 包裹。用户数据中的 `‹` 会转义成 `‹‹`,`›` 会转义成 `››`。基于标记后的日志,你可以在展示日志时决定是否对被标记信息进行脱敏处理。
## 注意,tiflash-learner 对应的安全配置选项为 `security.redact-info-log`,需要在 tiflash-learner.toml 中另外设置。
# redact_info_log = false
## 包含可信 SSL CA 列表的文件路径。如果你设置了该值,`cert_path` 和 `key_path` 中的路径也需要填写
# ca_path = "/path/to/ca.pem"
## 包含 PEM 格式的 X509 certificate 文件路径
# cert_path = "/path/to/tiflash-server.pem"
## 包含 PEM 格式的 X509 key 文件路径
# key_path = "/path/to/tiflash-server-key.pem"
配置文件 tiflash-learner.toml
[server]
engine-addr = 外部访问 TiFlash coprocessor 服务的地址
[raftstore]
## 处理 Raft 数据落盘的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
apply-pool-size = 4
## 处理 Raft 的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,即 Raftstore 线程池的大小。
store-pool-size = 4
## 控制处理 snapshot 的线程数,默认为 2。设为 0 则关闭多线程优化
snap-handle-pool-size = 2
## 控制 raft store 持久化 WAL 的最小间隔。通过适当增大延迟以减少 IOPS 占用,默认为 "4ms",设为 "0ms" 则关闭该优化。
store-batch-retry-recv-timeout = "4ms"
[security]
## 从 v5.0 引入,控制是否开启日志脱敏。可选值为 true、false。
## 默认值为 false,即对用户日志不做处理。
## 若设置为 true,日志中的用户数据会以 `?` 代替显示。
redact-info-log = false
[security.encryption]
## 数据文件的加密方法。
## 可选值为 "aes128-ctr"、"aes192-ctr"、"aes256-ctr"、"sm4-ctr" (仅 v6.4.0 及之后版本) 和 "plaintext"。
## 默认值为 "plaintext",即默认不开启加密功能。选择 "plaintext" 以外的值则表示启用加密功能。此时必须指定主密钥。
data-encryption-method = "aes128-ctr"
## 轮换密钥的频率,默认值:`7d`。
data-key-rotation-period = "168h" # 7 days
[security.encryption.master-key]
## 指定启用加密时的主密钥。若要了解如何配置主密钥,可以参考《静态加密 - 配置加密》: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dev/encryption-at-rest#配置加密
[security.encryption.previous-master-key]
## 指定轮换新主密钥时的旧主密钥。旧主密钥的配置格式与主密钥相同。若要了解如何配置主密钥,可以参考《静态加密 - 配置加密》: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dev/encryption-at-rest#配置加密
除以上几项外,其余功能参数和 TiKV 的配置相同。需要注意的是:key
为 engine
的 label
是保留项,不可手动配置。
通过拓扑 label 进行副本调度
多盘部署
TiFlash 支持单节点多盘部署。如果你的部署节点上有多块硬盘,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配置参数,提高节点的硬盘 I/O 利用率。TiUP 中参数配置格式参照详细 TiFlash 配置模版。
TiDB 集群版本低于 v4.0.9
TiDB v4.0.9 之前的版本中,TiFlash 只支持将存储引擎中的主要数据分布在多盘上。通过 path
(TiUP 中为 data_dir
)和 path_realtime_mode
这两个参数配置多盘部署。
多个数据存储目录在 path
中以英文逗号分隔,比如 /nvme_ssd_a/data/tiflash,/sata_ssd_b/data/tiflash,/sata_ssd_c/data/tiflash
。如果你的节点上有多块硬盘,推荐把性能最好的硬盘目录放在最前面,以更好地利用节点性能。
如果节点上有多块相同规格的硬盘,可以把 path_realtime_mode
参数留空(或者把该值明确地设为 false
)。这表示数据会在所有的存储目录之间进行均衡。但由于最新的数据仍然只会被写入到第一个目录,因此该目录所在的硬盘会较其他硬盘繁忙。
如果节点上有多块规格不一致的硬盘,推荐把 path_relatime_mode
参数设置为 true
,并且把性能最好的硬盘目录放在 path
参数内的最前面。这表示第一个目录只会存放最新数据,较旧的数据会在其他目录之间进行均衡。注意此情况下,第一个目录规划的容量大小需要占总容量的约 10%。
TiDB 集群版本为 v4.0.9 及以上
TiDB v4.0.9 及之后的版本中,TiFlash 支持将存储引擎的主要数据和新数据都分布在多盘上。多盘部署时,推荐使用 [storage]
中的参数,以更好地利用节点的 I/O 性能。但 TiFlash 仍然支持 TiDB 集群版本低于 v4.0.9 中的参数。
如果节点上有多块相同规格的硬盘,推荐把硬盘目录填到 storage.main.dir
列表中,storage.latest.dir
列表留空。TiFlash 会在所有存储目录之间分摊 I/O 压力以及进行数据均衡。
如果节点上有多块规格不同的硬盘,推荐把 I/O 性能较好的硬盘目录配置在 storage.latest.dir
中,把 I/O 性能较一般的硬盘目录配置在 storage.main.dir
中。例如节点上有一块 NVMe-SSD 硬盘加上两块 SATA-SSD 硬盘,你可以把 storage.latest.dir
设为 ["/nvme_ssd_a/data/tiflash"]
以及把 storage.main.dir
设为 ["/sata_ssd_b/data/tiflash", "/sata_ssd_c/data/tiflash"]
。TiFlash 会根据两个目录列表分别进行 I/O 压力分摊及数据均衡。需要注意此情况下,storage.latest.dir
中规划的容量大小需要占总规划容量的约 10%。